跳到主要內容

    簡史

    淡江大學工學院的前身為工學部,成立於1966年,至1980年升格為工學院,期間共14年,為基礎發展期,孜孜矻矻於培育學養兼備之優秀工程人才。

    1980年至1996年共16年,為本院之積極開創期,在學校大力支持下,成長茁壯,師資陣容逐年提升,儀器設備更新增添,且新工學大樓興建完成並設置完善的資訊電腦網路。2005年淡江大學蘭陽校園開始招生,本校從此進入「淡江第四波」,開啟淡水「知識之城」、台北「知識之海」、蘭陽「智慧之園」、網路「探索之域」四個校園的發展,形成一體多元,教學資源共享,整體運作之模式。此一階段本院除加強課程改革、推展研究工作、提升學術水準與國際學術交流外,同時積極推展兩岸學術交流與合作,淡江大學工學院實為培育國家工程菁英之搖籃。

     

    現況

    歷經30餘年之發展與進步,本院已頗具規模:師資陣容堅強,在135名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133名,佔全院之98.5%;學生人數共計5351人(其中外國學生53人、僑生87人、陸生98人)。

    工學院現有8個學系:建築、土木、水環、機電、化材、電機、資訊與航太,每系皆設有研究所碩士班,其中資訊系另設碩士在職專班,電機系另設機器人工程碩士班,此外建築、土木、水環、機電、化材、電機、資訊等學系並設有博士班。8系所共有70 餘間實驗室,皆有專人管理及維護,並支援各系之實驗教學與研究需要。此外,本院有齊全之現代化儀器設備,以及多媒體教學之專用教室、CAE(電腦輔助工程)實驗室,設備甚為精良,輔助學生學習與實習,成效頗佳。

    1996年至2006年ESI之全球排名,華人四地含台灣、大陸、香港、新加坡,共計75所大學進入該項排名,台灣地區則僅有22所,淡江大學以工程學門名列其中。

    工學院從2005年開始參與IEET工程教育認證,完成了8系10所之工程教育認證,大幅提高本院畢業生之就業競爭力。

     

    特色

    -落實三化之策略

    國際化-

    一、定期辦理國際學術研討會,以吸收學術新知。

    二、定期辦理兩岸學術活動,促進兩岸交流,以提升本校知名度。

    三、延聘休假中之海外華人學者、專家至校短期任教,並參與研究計畫與推動英語授課。

    四、推動各系參與姊妹校交換師生計畫。

    資訊化-

    一、加強各系網站的維護與管理。

    二、整合本院相關學系電腦資訊方面之師資並增添實驗室設備,以協助各系電腦化之教學與 研究工作,使CAE(電腦輔助工程)實驗室為本院之教學特色。

    未來化-

    成立「院務發展委員會」,規劃未來發展方向,並化為實際改革行動。

     

    發展規劃

    在研究上:

    --加強各學門基礎研究,以求創新與突破並注重理論與實務之配合。

    --整合跨系、所之群體研究以爭取大型科研究計畫。

    在服務上:

    --主辦國際與國內學術會議,並積極參與各學會之活動與服務工作。

    --爭取科技部及公、民營機構委託計畫案。

    --致力於推廣服務與建教合作。

     

    未來發展方向

    一、 推動短聘外籍教師,碩、博士班採英語授課。。

    二、 延聘熊貓級教授至本校授課及從事研究,帶動研究風潮,提昇研究水準。

    三、 落實各系五年師資延攬計畫,延攬高素質人力,增聘專任師資,建立各系特色。

    四、 推動五年重點發展建設計畫,確立並全力扶植工學院重點特色領域:機器人、風工程。

    五、 爭取產學合作計畫,研訂獎勵辦法。

    六、 儀器設備經費採三年輪流分配使用,以改善實驗設備,發展各系、所之特色。

    七、 積極邀請國內、外著名學者專家作短期講學與研究,推薦優秀教師赴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講學及進行研究合作,以提昇本院師生之學術水準及國際視野。

    八、 加強兩岸之學術與科技研究之交流,安排教師及學生前往大陸著名大學參觀訪問與實習,以促進本院國際化及未來化。 

     

    願景

    本院將秉持一步一腳印之踏實精神,逐年逐步強化體質,提升教學、研究水準。尤其本院教師之學術潛能十分可觀,挹注足夠的資源必能發揮顯著之效益,成為協助學校邁入學術王國之重要支柱。建請學校集中資源,強力扶持本院具特色、潛力之研究領域,使其能在短期內得以成長、茁壯,並儘速達到自立自足之境界,進而成為學校有力之資產,為學校建立引以為傲之學術地位。

    (D210326)